万亿恒丰银行又踩大雷
炒股就看,恒丰权威,银行又踩专业,大雷及时,恒丰全面,银行又踩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大雷
“出风险就像人生的恒丰片段一样,2018年推入病房,银行又踩2019年动完手术,大雷2020年越长越壮,恒丰可以跑起来了”,银行又踩曾有恒丰银行人士这样形容该行。大雷
作为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之一的恒丰恒丰银行,在“涅槃重生”之路上一不小心又踩雷了,银行又踩如何行稳致远?大雷
我们亦注意到,虽然筹划IPO已久,但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恒丰银行和广发银行未上市。
一个6.58亿的雷
近日,闽系房企融侨集团发布的一份子公司涉诉公告,揭开了恒丰银行一个大雷——6.58亿元本金未能收回。
根据公告,2021年6月,恒丰银行福州分行陆续向融侨集团子公司福州融心置业有限公司提供贷款4.82亿元,用于“融侨茉香云居”项目,借款期限至2024年6月,协议约定利率为4.9%。该笔贷款由融侨集团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对于4.9%的利率,说明当时恒丰银行对这笔贷款的风险评估应该是不高的,然而却“爆雷”了。
虽然细节不得而知,但公告透露,恒丰银行福州分行以融心置业违反合同约定为由宣布该笔贷款提前到期,要求融心置业一次性偿还贷款本息余额。截至2023年2月10日,该笔贷款未清偿本金合计1.78亿元。
与此类似,2021年4月,恒丰银行郑州分行累计向融侨集团另一子公司河南卓奥置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6亿元,用于“融侨中晟悦城西苑住宅”项目,借款期限至2024年4月,协议约定利率6.1%。融侨集团也为该贷款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
此后,恒丰银行郑州分行以河南卓奥存在在建项目停滞、担保人融侨集团已出现重大诉讼和风险等不利情形为由提前宣布该贷款提前到期,要求河南卓奥以一次性偿还贷款本息余额。截至2023年2月10日,该笔贷款未清偿本金合计4.8亿元。
也就是说,上述两项债项恒丰银行共有6.58亿元本金未能收回。
因债务违约,恒丰银行把融侨集团及两家子公司告上了法庭,以诉讼方式追偿,目前两起案件尚未判决。目前,恒丰银行福州分行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郑州分行则申请了诉前财产保全。
根据公告,仍面临流动性问题的融侨集团正在与恒丰银行福州分行、郑州分行协商和解。
对恒丰银行而言,贷款能否收回,现在还是未知数。
接连踩雷ST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恒丰银行第一次踩雷闽系房企,且“踩雷”的对象还包括一众ST企业。
2022年7月,恒丰银行通过阿里资产交易平台挂牌转让泰禾投资集团债权本息36亿元,引发大量围观。
泰禾是最早一批“爆雷”的房企之一,泰禾投资集团正是(000732.SZ)的最大股东,如果该项拍卖成交,泰禾集团或将易主。不过,最终该事件无疾而终。
2022年5月,(002102.SZ)公告,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冠福偿还恒丰银行泉州分行借款本金5544万元及利息、罚息、复利等。
2022年3月,*(600078.SH)披露,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澄星偿还恒丰银行无锡分行借款,涉案金额1亿元。
此外,恒丰银行还踩雷过(300495.SZ)、(002366.SZ)、(000669.SZ)等企业,涉案金额均超5000万元。根据天眼查,在恒丰银行案由统计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有322件。
恒丰银行接连踩雷ST企业这件事,不仅令人为其风控能力捏一把汗。
另一边,公司自身也卷入了诉讼赔偿。
近日,一则恒丰银行被执行标的额3646万元的消息引发媒体关注。此次恒丰银行新增被执行人,事涉3年前的民间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根据天眼查信息,作为原告方深圳前海元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份将被告恒丰银行、深圳前海德晟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告至法院。
三年后,该起案件尘埃落定。几乎在同一时间,恒丰银行和德晟资本均被执行总金额3646万元。
至于原告什么时间、拿出多少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目前尚未有公开信息披露。这起案件表明,作为托管方,恒丰银行对合作伙伴自身风险存在一定的疏忽。
当然,恒丰银行也并非首次“躺枪”其托管的理财产品。据天眼查信息,仅2022年,恒丰银行涉及“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当前审理程序为“首次执行”的案件就有12起。
恒丰银行变好银行了吗?
恒丰银行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后改制为恒丰银行。
作为老牌股份制银行,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恒丰银行总资产已接近1.3万亿元。这个规模虽然在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排名靠前,但在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并不显眼。
恒丰银行在2008年后走过了近十年的黯淡时光,期间两任董事长被判刑,恒丰银行由此错失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
2014年10月,恒丰银行前董事长姜喜运因鲸吞股份案被调查,2019年12月被判死缓。接任董事长的蔡国华紧步后尘,于2017年11月落马。2021年8月,法院二审裁定蔡国华维持原判死刑,终身监禁。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蔡国华在担任恒丰银行董事长的三年时期,为个人利益疯狂敛财高达10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巨贪。期间,恒丰银行一度沦为了银行股东及经营团队的“提款机”。
两任董事长的中饱私囊使得恒丰银行信誉严重受损,也导致了管理层大幅震荡,恒丰银行迎来了一轮经营危机。
数据显示,2018年,恒丰银行净利润5.74亿元,同比减少92.45%;资产规模10464.28亿元,同比下滑21.26%;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635.61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28.44%,远远超过2%的警戒线,拨备覆盖率仅为54.70%。
在风险暴露之下,2017年,恒丰银行启动了风险化解、改革重组工作。山东省委省政府成立恒丰银行健康发展工作组,全面接管恒丰银行工作,恒丰银行领导班子也在2018年进行了大换血。
在此背景下,分别出身监管系统、国有大行、省委部门的陈颖、王锡峰、张淑敏“空降”恒丰银行,分别出任董事长、行长、监事长。
显而易见,恒丰“三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恒丰银行改革重组,避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当时,山东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恒丰银行“剥离不良、引进战投、整体上市”的改革重组路径。
2019年,中央汇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恒丰银行,恒丰银行注册资本金由16.9亿元增至112.1亿元。同时,恒丰银行推出1000亿股定增方案,中央过认购600亿股成为该行最大股东。
在中央汇金的帮助下,恒丰银行于当年底完成了股改建账。同时,恒丰银行将1438.90亿元的不良资产一次性转让出去,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剥离。至此,恒丰银行完成了改革重组路径的前两步。
重组以来,恒丰银行迈上发展快车道。根据恒丰银行年报及官网信息,该行资产规模从2019年的10287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万亿元,增长了近3000亿元;营业收入从2019年时的137亿元,增长至250多亿元,接近翻番;净利润从5.99亿元增长至67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2年中,恒丰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2.04%;拨备覆盖率升至151.40%,已符合监管要求。其中2018年以来,新增贷款的不良率保持在0.14%的极低水平。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曾在2020年4月表示:“恒丰银行已经从一家‘坏’银行变成‘好’银行,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前提下,成功化解风险,完成改革重组,市场也没有引起大的波动,非常平稳。”
高管团队正新老更替
经过4年奋斗后,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6日,恒丰银行监事长张淑敏、行长王锡峰、董事长陈颖相继离任。
2月7日,恒丰银行提名辛树人为恒丰银行执行董事并选举其担任董事长。与此同时,恒丰银行原董事长陈颖已任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当前,恒丰银行行长已空缺半年,监事长也未官宣人选。
恒丰银行新“三长”到齐后,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可能是推动该行的上市工作。如今,恒丰银行是仅有的两家未上市的全国性股份行之一,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
第二个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动恒丰银行的转型。做大零售,是恒丰银行的一个重要战略主攻方向。
2021年,恒丰银行“做大零售”战略取得显著进步。零售有效客户增幅 16.7%;个人贷款增幅达到 42.75%,占总贷款比重提高 2.51个百分点。
但从同业对比来看,恒丰银行与其他同类股份制银行的差距,就在于公司类贷款与零售贷款比例的失衡。在当前银行做大零售战略的趋势下,恒丰银行却有些慢人一步。
2021年,恒丰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6483.45亿元,其中公司类贷款余额为4834.6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为74.57%,可见恒丰银行对公类贷款仍然相当高。
2021年,恒丰银行公司类贷款不良贷款率达到2.65%,高于该行2.12%的不良贷款率。截至2021年末,恒丰银行向房地产业贷款548.47亿元,是恒丰银行贷款的第三大行业。
恒丰银行不断踩雷一众ST企业背后,正是由于受到对公贷款拖累。
新的高管团队成型后,恒丰银行如何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焦点)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罗茂林)随着2022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幕,日前,记者从同程旅行方面了解到,不少用户选择约上亲朋好友前往酒店观赛,推动“看球房”相关住宿需求上涨。截至11月19日晚,卡塔尔世界杯 ...[详细]
-
中信建投发布研究报告称,予02588)“增持”评级,预计2022/23/24净利润为1.69/7.35/7.61亿美元,目标价72.5港元。公司7月3日公布盈利预警,对在俄飞机进行减值拨备,预计202 ...[详细]
-
越过一道坎。记者丨杨松 鄢子为编辑丨鄢子为恒大汽车真的来了。7月6日中午,广州珠江新城,恒驰展示体验中心内,两三拨人正围着销售人员查验新车。展厅中心,有一辆黑色恒驰5。这是一台纯电动SUV,共有黑、灰 ...[详细]
-
隔夜原油价格闪崩近10%,令人意外的是,这还是发生在供给结构性趋紧的背景下。近期衰退担忧主导市场,这种担忧甚至超乎了基本面,真正的衰退还没到来,“衰退交易”已大行其道——美股崩盘,原油闪崩,“铜博士” ...[详细]
-
9月1日,以“数智时代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智能产业论坛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此次论坛作为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组成活动之一,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 ...[详细]
-
北京顺义一地升级高风险、多地升级中风险!“长城脚下的公社”被通报
据北京市顺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根据顺义区目前疫情形势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相关规定,自2022年7月6日16时起,将顺义区空港街道龙湾别墅5702栋列为高风险区。龙湾别墅新冠病毒感 ...[详细]
-
白云山贴牌产品多层级代理,涉嫌传销?企业否认,称“目前是招商阶段”
王老吉、潘高寿、,这些都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多款贴有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白云山,600332.SH;00874.HK)旗下知名品牌商标的产品,被指涉嫌传销。今年 ...[详细]
-
有人认为,沙特的一些数据显然不符合数学逻辑。前蒙特利尔银行的外汇主管Simon Watkins认为,多年来,沙特一直在夸大与其石油业务相关的每一项数据,比如原油产量和储量水平。他认为,沙特之所以夸大这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驻雅典记者 曲俊澎图为希腊克里特岛一家商店货架上的传统自有品牌香料。本报记者 曲俊澎摄受乌克兰危机和欧洲能源危机影响,希腊通货膨胀率已连续数月保持高位。希腊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 ...[详细]
-
征友舆论风波后,李蓓最新发声:误判了外资对A股的流向,当前风险大于机会,讲述风波应对之道
财联社7月4日讯记者 沈述红)“过去一个月,我们做得并不好。”近日深陷“征友”舆论风波的网红私募基金经理李蓓在给投资人的一份6月份报告中这样表示。李蓓直言,她的主要错误在于,误判了外资对A股的资金流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