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电商平台撑不住了,欠款2个亿
又一家跨境电商平台撑不住了。又家亿
近日,电商有多位商家买手表示,平台货款遭到洋码头平台长期拖欠支付,住欠数额从数万至数十万不等。又家亿
据新闻坊报道,电商有买手称,平台自身账户并无违规操作,住欠但自去年7月份开始,又家亿就无法将十多万货款从洋码头平台提现。电商
报道称,平台位于上海静安区工业园的住欠洋码头总部办公场所已经“人去楼空”,物业方贴出的又家亿告示显示,洋码头已长期拖欠租金等费用。电商
对于“人去楼空”报道,平台9月13日,洋码头方面回应称,市北高新园区是洋码头公司总部办公所在地,作为国资下物业没有按照上海政府疫情纾困政策给予洋码头6个月的租金豁免(因为洋码头公司过去给予地方缴税太高无法享受小微企业待遇)。因此此当下公司先采取员工全体居家办公模式降低成本,并非所谓的“人去楼空”。
洋码头方面表示,报道中所谓的被欠款商户系洋码头在合规化经营过程中被查出的不良商户,存在“买卖账户”(人在国内购买非本人的海外账户进行经营)、“售假”(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判定为假)等包括一系列严重违规违法的经营行为,在整顿过程中店铺被冻结。
不过,种种迹象显示,洋码头的资金已经十分危急。
01
洋码头拖欠货款达2亿 正寻求出售
创立于2010年的洋码头进行过7次融资,总金额达10.8亿元,巅峰时期,曾拥有超8万名认证买手,覆盖全球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
8月23日,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发表长达五千字公开信,首次将洋码头面临的困境“和盘托出”。
在信中,曾碧波历数了公司面临的困难,并表示业务持续下滑给公司带来了资金压力。洋码头也面临了大量买手流失,员工流失。剩余员工薪资减半在家远程办公,工作量倍增,而曾碧波本人也正处于被限制出境状态。
员工方面,洋码头规模缩减严重。目前团队仅剩下约五六十人,今年年初至今有三分之二的员工离职,而留下的员工,为了节省开支已经启动远程办公。在职的员工只能保证8000元最低收入,总监级别以上公司管理人员薪资打对折,经理级别薪资打7折。
据了解,目前洋码头每月人力成本不足100万,交易额还有数十亿元。为了节约开支,公司计划在年底退掉办公室,实施常态化远程办公。
买手(供应商)方面,目前洋码头活跃买手还有约1000个,此前活跃买手约为3000个。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少买手和用户反映,洋码头提现日常困难,一直都是无限期的拖延状态。在黑猫投诉平台,洋码头累积投诉量超过3400条,“商家不发货不退款”“买到假货客服不受理”“长时间不退款欺诈”都是近期投诉重灾区。
公开信息显示,洋码头注册资本58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580元万人民币。目前,企业面临法律诉讼55条,涉案总金额568.34万元人民币。
据悉,8月31日,曾碧波与部分股东和买手进行了线上会议,透露洋码头拖欠货款规模为2亿,此外还有保证金3800万,但当前状况下,公司现有资金将全部用于保障仍在经营的买手。
曾碧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钱是用来发展业务的,不是用来擦屁股的”,据悉,洋码头平台5月1号之前的所有卖家平台上老订单、历史订单货款结算,目前已被暂停。曾碧波称,正在经营的卖家能给洋码头带来利润,可以找到资方去注资。
在公开信中,曾碧波称,洋码头资金结算已经全部境外结算,安全已经有了足够保障。而对于对于历史遗留债务,洋码头公司不会赖账,个人也不会随意跑路,“哪怕是开直播卖货我也会想着把这个债还掉的”。
在公开信发布之后,曾碧波明确表示不会放弃洋码头。“平台在、用户在、流量在,这也是我们不想放弃的重要因素。”
不过最新的变化时,洋码头正在寻求出售。据悉,曾碧波当下正在找资方并购,把洋码头进行出售,看看有没有资方可以清偿债款。
02
为何撑不下去了?
洋码头撑不下去的首要原因是,业务发展受阻,订单下滑。
公开信内容显示,受不可控因素影响,用户等待时间拉长而导致订单下滑以及取消;为了留住买手资源,洋码头用公司自身经营资金来确保买手订单资金得到及时结算和回款,但这进一步恶化了其现金流状况,也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的的连锁反应,甚至还有债权方通过国内法院进行冻结银行资金进行保全。
“法院对洋码头银行资金冻结保全,并非意味着破产,公司还在正常经营”。曾碧波表示。
此外,洋码头内部的平台合规改造也面临了重大的挑战。在去年拆除红筹(海外)架构后,为了符合国内资本市场对于跨境业务的资金、税务等多方面的合规要求,洋码头对于违规行为主动进行了调整和整顿。5月1号,洋码头将平台的资金结算系统重新改造和切割,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支付机构,以及全部在境外结算。
“由于这一连续的合规改造,平台历史老订单的资金结算无法得到及时结算,而新平台资金结算系统切割后对账信息和数据不够透明,我们平台上很多商户和买手对平台失去了经营信心从而选择了放弃和离开。”曾碧波说。
同时,曾碧波还提到,一批经营中存在涉嫌售假,或买卖账户的严重违规买手的结算被冻结后。动用的极端手段,四处制造各种负面和舆论来倒逼洋码头偿付其货款。这也导致平台口碑恶化,加深了目前经营中的买手对平台的不信任,导致买手数锐减。
不过,曾碧波还呼吁道,再给洋码头一次机会,自己“绝不躺倒”。
在他看来,目前五十几个员工可以支持年度数十亿交易额的平台,洋码头依然是金饭碗,洋码头的高净值用户相信是全行业里都找不到的。而目前洋码头还有上百万的流量、买手复播,上万粉丝还会涌入直播间,静安大融城的免税直购店30平方月销售额依然有30万……
而曾碧波认为,这些都是洋码头重回风口的“筹码”。
不过,对于眼下的买手来说,再大的期许,都不如及时付款来得实在。
03
海淘平台们集体陨落
洋码头靠C2C买手制起家,距离成立已12年。背靠跨境电商政策风起,一路发展壮大。随着短视频直播兴起,洋码头也开始转型直播带货和线下拓展。
据悉,洋码头是第一家入驻抖音的跨境电商平台,在与罗永浩的合作直播中,曾创造了单场直播4458万元的销售额。2021年,洋码头抖音跨境旗舰店销售额约2亿元,位居抖音跨境电商销售排名第一。
线下方面,2020年洋码头宣布计划三年内在100个城市开1000家线下门店,以自营+加盟模式,覆盖2-3亿三线城市新兴消费人群。截至今年6月,洋码头已经开设6家线下免税直购店,分布于上海、重庆等地。
洋码头曾号称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里唯一且首家获得全年盈利的独立跨境电商企业。但从当下其面临的困境来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洋码头以26.3%的市场份额,位居独立跨境电商第一。而在2021年,洋码头市场份额位居天猫国际、考拉海淘、京东国际、苏宁国际、唯品国际之后,市场份额跌至10.5%。
从海淘电商平台发展来看,都处于不断关停、收缩当中。
今年7月,国内早期代购平台易趣网宣布关停。而作为“母婴互联网第一股”的宝宝树,上市三年来已经沦为仙股,深陷虚假宣传、裁员等负面传闻中,艰难转型。考拉海购团队已从2021年时的400余人收缩至不足20人,有报道称考拉海购2021年DAU不足100万、年交易额不到30亿元,早已盛况不在。蜜芽App也宣布停服。而在去年,冠名《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的时尚海淘购物平台HIGO宣布停运。
而在消费者实际体验中,诸如假货、售后缺失、物流慢、包邮门槛高、商品缺乏丰富性等问题被反复提及和投诉。对于海淘电商来说,商品源头质量不可控、货源不稳定、商品丰富度不足等都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阻碍难题。
在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看来,垂直电商的获客成本和经营效率过低,难以与综合电商平台竞争。
从发展模式来看,垂直电商的引流获客、供应链建设、运营成本等远远高于综合电商平台,而以买手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及体验和效率上也难以与综合性电商平台相抗衡。对于平台来说,买手制是实现业务规模扩大的核心,而平台难以百分之百掌控货源,这也使得假货问题频频见诸消费者视野。在消费者和买手之间,平台扮演的往往是一种平衡角色,也难以完全解决假货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货源不稳定是垂直电商面临的主要难题,品牌资源不足、物流能力不足、结算能力不足等都会影响货源的稳定性。
就海淘市场来说,规模一直处于扩大之中。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21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海淘用户规模1.55亿人,进口跨境电商市场规模3.2万亿元,较2020年的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8%。在消费升级和跨境电商政策不断优化之下,海淘用户规模也将会不断上升。
有业内人士表示,跨境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商品质量和物流履约和供应链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假货问题以及提供优秀可靠的售后能力是关键。“从长期来看,跨境进口业务是最终或许是成为综合电商平台的一个重要版图”。
值得注意的是,跨境市场更大的机会在跨境电商海外业务。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其中,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同比增长24.5%。
而海外消费者市场的增长趋势,成为中国跨境电商出海的最大发展基础。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已逐渐养成,支撑跨境电商持续增长。
而对于海淘平台们来说,如果想要在危机中获得转机,那便是要不断倒逼自己升级,跳出行业发展桎梏,重塑消费者信任,满足消费者真正需求。
(责任编辑:焦点)
-
国务院国资委:坚定支持中央航运企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文嫣 严曦梦)在11月22日下午举行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表示,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绿色创新发展,坚定支持中央 ...[详细]
-
南方航空拟338亿购买空客40架飞机获优惠 11.8亿出售通航公司57.9%股权补流聚焦主业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又宣布大手笔购买空客飞机,展现对民航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十足。9月23日,南方航空600029.SH)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航空与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马舒叶来源/燃次元ID:chaintruth)互联网人开始思考另一种活法。“此前习惯从一个大厂跳到另一个大厂的朋友,最近都来联系我,说想转行开餐 ...[详细]
-
止血夹曾因质量问题被召回,达安基因站台的安杰思科创板二进宫,圈钱金额翻倍
近日,达安基因合计持股19.79%的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杰思)科创板IPO进入一轮问询。在2020年4月,安杰思就曾向科创板发起冲击,同年11月过会,2021年1月公司提交注册,但于 ...[详细]
-
转自:贝壳财经新京报讯记者王子扬)红餐品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咖饮品类发展报告2022》显示,据红餐大数据,2021年我国咖饮市场规模达到608亿元,较2020年增长30.8%。随着2022年咖饮赛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长江商报688387.SH)今日科创板上市,湖北A股上市公司增至134家。信科移动9月22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公司股票 ...[详细]
-
十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发改委回应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出疆入藏、沿海沿边沿江、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构建现代化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和油气管网。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基 ...[详细]
-
2否2撤,上周12公司只过会了8家,本周11家上会晋级率又是几何?
上周二级市场羸弱,搞得股民没了脾气,同一时间一级市场的成绩也不算好,说好12家公司上会,但“临阵脱逃”了2家,上会时又被否了2家,过会的就只剩8家了。本周,已有11家接到通知,要求“备考”,这其中还包 ...[详细]
-
年末排名战打响,“独门重仓股”大涨!由“锂”转“芯”,这家公司净利大增143%!
文 朱妍 唐燕飞2022年逐渐步入尾声,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排名之争也硝烟弥漫。从往年情况来看,年末基金业绩排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基金重仓股的股价表现。11月以来,今年业绩排名靠前基金的“独门重仓 ...[详细]
-
参考消息网9月26日报道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9月23日报道,中国将在2030年向木星和天王星发射两个探测器,这是其代号“天问四号”任务的一部分。报道称,天问四号将利用金星、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