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小高新” 机构“春耕”忙
身处“春生行情”,小高新内外资机构掘金“小高新”(市值较小、掘金机构业绩增速较高、春耕符合新经济发展方向的小高新板块)的热情持续升温。与此同时,掘金机构均衡配置价值与成长成为当下诸多机构的春耕优选战术
◎记者 陆海晴 马嘉悦
在基本面、资金面等合力推动下,小高新兔年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掘金机构市场开始憧憬一轮由流动性与业绩双向驱动的春耕“春生行情”。
从仓位情况来看,小高新外资和公私募已先行一步。掘金机构截至1月20日,春耕私募整体仓位重回八成以上,小高新北向资金1月净买入额更是掘金机构超过2022年全年净买入额。
梳理公开资料可以发现,春耕身处“春生行情”,内外资机构掘金“小高新”(市值较小、业绩增速较高、符合新经济发展方向的板块)的热情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均衡配置价值与成长成为当下诸多机构的优选战术。
兔年开门红:资金持续进场
2023年以来,A股拾级而上的反弹行情令投资者信心大增,多路资金纷纷入场。
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成为市场一大热点。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北向资金1月的净买入额已超过千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的净买入总额。
据保守测算,2023年外资将流入3000亿元,而如果考虑资金回补、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中国资产优势重现等因素,流入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至5000亿元,成为A股市场今年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内资机构也快速提升仓位。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81.63%,较此前一周大幅提升了2.77个百分点,创2022年4月下旬以来新高。
分规模来看,手握重金的百亿级私募加仓力度最大。截至1月20日,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80.69%,较此前一周大幅提升5.33个百分点。其中,满仓及仓位在80%以上的百亿级股票私募占比68.37%,较此前一周提升了18个百分点。
不仅整体仓位在提升,多家私募还借助ETF增配A股。
比如,截至1月5日,银华沪深300价值ETF前10名持有人中包括鹤禧阿尔法一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鼎元坤泰成长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二进制稳进2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私募产品。截至1月9日,万家沪深300成长ETF前10名持有人中包括纯达知行五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景富趋势成长八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多家私募产品。
随着赚钱效应显现,基金产品发行端显著回暖。
从公募基金来看,今年以来超10只权益类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10亿基”也批量涌现。
具体来看,平安策略优选1年持有期混合、汇添富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ETF、富国周期精选三年持有期混合等首募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股票更是一日售罄。
私募发行也热起来了。据第三方平台统计,尽管今年1月有元旦和春节两个假期,但当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数量仍超过2000只,处于月度备案数高位。
某中型私募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客户认为市场底部大概率已经探明,未来股票多头策略可能更具机会,一些客户信心回升,选择追加申购。
投资新趋势:增配科技成长板块
梳理持仓可以发现,内外资机构均重仓持有科技成长、消费医药类行业,不过北向资金的配置更为均衡,主动偏股型基金则注重高景气方向,科技成长类行业的配置比例更高。
具体来看,兴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北向资金的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银行和家用电器。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和国防军工。
虽然持仓偏好有所不同,但增配科技成长板块已成为内外资机构的共识。近两年北向资金对以电力设备、电子为代表的科技成长类行业的持仓比例明显提升。受益于以新能源产业链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募基金也紧盯高成长方向。
此外,从持仓标的市值分布来看,内外资机构掘金“小高新”的热情持续升温。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启尧分析称,从北向资金持仓来看,自2021年以来,1000亿元以上市值的个股持仓占比回落。相较之下,中小市值公司持仓占比稳步提高。基金亦是如此,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持仓风格从“以大为美”转向“市值下沉”,“小高新”成为内外资机构掘金新方向。
“去年四季度加大了自下而上挖掘个股的力度,因为我们判断大类行业在经历估值修复后,难以出现持续的贝塔行情,因此策略方面主要以寻找更细分的个股为主。”广发鑫益混合基金经理费逸表示,会继续研究并投资一批中小市值成长股,通过“多翻石头”,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
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的投资思路也较为相似。他认为,基本面坚韧的部分先进制造板块仍具备较好的增长潜力,一些受益于经济稳步复苏的电子、工业通用自动化等板块也存在投资机会。
“春耕”新战术:兼顾成长与价值
如果说掘金“小高新”是机构新的投资战略,那么在配置上兼顾成长与价值,或许是机构在兔年赚取收益的最佳战术。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322家上市公司受到机构调研,调研次数超过1万次。从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备受机构青睐,机构调研数量均超过1000次。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消费领域也受到机构的重点关注。
具体而言,1月机构调研最为火热的上市公司为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调研数量达447次。参与调研的机构不仅包括汐泰资产、宁泉资产、景林资产、和谐汇一等知名百亿级私募,还出现了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富国基金等大型公募机构。
除了祥鑫科技,国产工业龙头、珠宝企业、医美龙头公司1月也接受了机构超300次的调研。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在经济稳步复苏背景下,2023年投资机会将多点开花,需要兼顾价值与成长,聚焦业绩确定性优选标的。
在宽远资产总经理甄新中看来,今年能源、医药、消费和互联网行业均存在投资机会。他认为,经过大幅调整,新能源板块的估值回到相对合理水平,而且未来新能源的成长空间非常大,少数能够建立起壁垒的公司值得关注。另外,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医药和消费行业的需求将充分释放,相关企业存在阶段性投资机会。
银河基金投资业务总监张杨也认为,今年成长、价值领域均将涌现投资机会。具体来看,一方面,经济企稳回升背景下,传统经济相关板块盈利提速可期;另一方面,以产业周期视角看,光伏、海风、储能、汽车新技术等行业未来仍将处于高速增长期。
“今年A股市场可能演绎成长与价值交替上涨的行情。”沪上某头部私募创始人认为,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的板块今年可能迎来阶段性机会。去年8月以来表现落后于蓝筹股的成长板块,如新能源、军工等行业,今年会涌现出一批业绩持续超预期的个股,同样值得重点挖掘。
(责任编辑:探索)
-
APOLLO出行发盈喜 预期12个月综合纯利不少于4000万港元
00860)发布公告,集团预期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12个月第二个中期期间)与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年度的综合亏损净额约3.594亿港元相比,第二个中期期间将取得综合纯利不少于4000万港元。 ...[详细]
-
郑州富士康iPhone14生产爬坡:生产线人数翻倍,最高7500元奖金招兵买马
作者:王婷图源:pexels一年一度的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临近,iPhone 14系列蓄势待发,代工厂旺季招工也开始了。时代财经注意到,日前,郑州、深圳、太原等地的富士康厂区纷纷发布最新招募政策,上调入 ...[详细]
-
基层医院人才荒:浙江龙游县级医院20年招不到浙大医学院毕业生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浙江龙游县卫生健康局近期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报告了当地遭遇的基层医院人才荒问题。龙游县卫健局称,当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招人难、留人难问题较突出。龙游县县级医院已连续20余年招不到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当地时间7月1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就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举行公开听证会。特别调查委员会副主席、共和党众议员切尼透露,前总统特朗普曾在此前一次听证会后联系一 ...[详细]
-
方正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9999)“推荐”评级,预计2022-24年营收为977/1063/116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98/206/229亿元,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则或达210/229/2 ...[详细]
-
7月13日,国内期货早盘收盘大面积下跌。燃料油跌超8%,跌停,跌幅7.01%,跌超7%,油跌近7%,短纤、豆油跌超6%,、尿素、棉纱跌超5%,20号胶、SC原油、豆二、跌超4%。成本坍塌,PTA多个合 ...[详细]
-
7月13日银行早报:上半年银行业罚单超3800张,工行被罚金额最高,银保监会“放大招”加码制造业
今日关注: 1、公司动态今年以来,在银行业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上半年,银行业共计收到来自央行、银保监会、外管局的3856张罚单,被罚金额超过11亿元。其中,累计 ...[详细]
-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全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2年7月13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2022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 ...[详细]
-
【隐形!变身!寄生!手机里的流氓软件藏得有多深?】谁能想到一个流氓软件,能在手机里藏这么深,还变化这么多“面孔“,视频里给大家详解了流氓软件的三幅“面孔”。不少人都是流氓软件的受害者。近日,#荣耀赵明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高志刚 股东户数一直被视为衡量个股筹码集中度的重要指标。近期,记者发现,多家公司的股东户数较一季度末大幅下降,筹码集中现象较为明显。据上证报记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