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连环单”痛点,多地加速二手房流通推出带押过户、优鲜卖
“在所有客户购房需求中,连环单改善性需求占比约为54%,直击其中改善换新房的痛点推出需求占比超过30%。”贝壳研究院的多地带押调研数据显示,居民“卖一买一”置换新房的加速需求越来越主流。
“卖一买一”需求的手房实现与二手房流通效率相关,若原有房屋出售不畅,流通将为置换家庭带来不小的过户金钱与时间成本。而长久以来,优鲜流程复杂、连环单冗长及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使得二手房流通受阻。直击
近日,痛点推出多个城市通过“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多地带押带押过户等方式助力上述难题的加速解决。
各显神通
多地发力盘活二手房交易
在去年开始试点“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前,手房北京二手房“连环单”业务只能串联办理,即卖出名下住房并办理完过户后,才能够启动下一套房屋的交易手续,这直接导致了交易周期长,进而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9月23日,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北京市住建委和市规自委发布《关于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的通知》 ,提出全面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
济南、广州等城市则针对二手房交易的存量贷款创新了交易模式。早前二手房交易需还清现存贷款才能办理过户,这需要原业主一次性还清贷款,资金筹措压力与后期交易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二手房出售。
8月17日,济南市多部门宣布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存在抵押但要上市交易的房产,不用先归还原来的贷款就可以完成过户、抵押、发放新贷款。目前该模式已在建行、工行、等多家银行试点成功。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也发布红头文件鼓励二手房“带押过户”模式;深圳也在今年7月完成了深圳市首例“公证提存+免赎楼带押过户”二手房交易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障买卖双方、抵押权人的权益,上述三城市在施行该模式时均引入了公证处。
针对二手房交易的痛点,市场参与方之一的房产经纪机构也在不断创新业务。
近日,贝壳找房青岛站推出“优鲜卖”模式。这一模式需要“卖一买一”的购房者与开发企业、贝壳签订三方协议,与开发企业签订新房认购协议,并与贝壳平台合作经纪公司签署房源加速售卖协议。三方约定旧房售卖时间周期,在此期间,开发企业帮助购房者锁定意向房源,贝壳平台合作经纪公司则帮客户通过线上流量倾斜、经纪人端聚焦推广加速旧房销售。
新的业务模式给了购房人更大的选择权并降低违约风险,若旧房成功售出,其可以办理接下来的新房购买流程;若旧房未售出,则开发商退还定金,客户无需承担违约风险。据了解,这一模式已在青岛市十几家楼盘落地。
此外,9月30日,财政部及税务总局也“祭出大招”,从交易成本的角度促进二手房屋出售购买: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予以退税优惠。
殊途同归
直击二手房流通痛点
带押过户、“连环单”并行办理、“优鲜卖”及“卖一买一退个税”虽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针对“卖旧买新”的痛点创新交易模式,促进二手房的出售及后续房产购买。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卖旧买新”有四大痛点:一是要把握好时间,先卖了才能买,若旧房无法出手,看中的房子就无法交易;二是要避免旧房卖不掉,新房交了定金却被迫违约;三是二手房要快速出售就得降价,会导致进一步降价预期,加剧对房价下跌的悲观预期,影响换房需求和新房交易;四则是卖旧买新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安全、交易成本,如赎楼、过桥融资等。
其中,广州、济南等城市“带押过户”、北京“连环单”业务并行办理等模式针对交易周期长、程序复杂的痛点,前者免去提前还贷以注销抵押登记的“过桥”环节,实现贷款资金到账与产权过户登记、抵押权注销和设立登记同步办理;后者则将原先串联办理的业务改为并联办理,连环单家庭无需等待出售房产完成过户后便能腾出购房资格,缩短交易周期。
北京链家研究院院长高原表示,从交易实际来看,预计推行连环单并行办理后,交易环节可节约10个自然日左右时间,若考虑到置换配对更便利、流程更明确等优势,可能为购房者节约1个月以上时间。此外,交易周期缩短也有利于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
带押过户及“连环单”并行办理是相关部门联动机构作出的便捷二手房交易的模式创新,贝壳青岛站推出的“优鲜卖”则是企业层面针对市场痛点的业务创新。
在李宇嘉看来,“优鲜卖”模式直击“卖旧买新”痛点,契合多方利益,对于着急买卖房子的消费者、想要加速去化的开发商、想要按揭投放稳定的银行、希望提升市场稳定性的地方政府而言,都是比较好的模式,切中了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要害。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也表示,“优鲜卖”模式是企业层面在换房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充分体现了企业或平台积极优化业务、创新思维,为房东换房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既能加速二手房交易,也能促进新房去库存。
9月26日,青岛市房地产业协会已面向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推广该模式。
存量时代
二手房流通待加速
随着热点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楼市进入存量时代,且居民改善性置业需求增加,楼市运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二手房流通效率。
以北京为例,“卖一买一”已成为北京居民房屋交易的主要方式。据中指监测数据,2021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面积超过1700万平米,显著高于新房的1010万平米。同时,北京链家数据显示,北京市住房市场交易改善置业需求约占到全市场交易的70%左右,平台当前连环单网签占比稳定在10%-13%之间。
二手房交易需求日增,但交易市场难言景气。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月重点50城二手房业主平均卖房周期为65天,较去年同期延长3天;50城二手房景气指数自2021年3月以来呈波动下降趋势。
“从近期楼市数据来看,连环单交易受到了巨大冲击,表现在二手房交易占比下降,热点城市二手房占比相较高峰下降了一半,导致楼市循环非常不畅,也对新房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李宇嘉表示。
以北、穗、深三大已发力推进二手房流通的一线城市为例,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底至2021年中的高峰期后,北京二手房成交套数一直处于震荡中。
研究院向蓝鲸财经提供的北京市二手房交易数据也显示,购房人的观望情绪越来越浓,今年1—9月成交客户平均看房次数较2021年同期增加0.9次。
广州市场则受去年推行“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及“增值税2改5”政策等的影响,二手房交易数今年来波动幅度较大。
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2022年8月26日至2022年9月25日),广州市二手住宅网签7232宗和71.71万平方米,虽同比增幅均超15%,但环比分别下降8.34%和8.08%。而截至10月4日,广州挂牌二手房数量已超12.2万套,若市场不能回升或保持稳定,随着挂牌房源增加,去化周期也将拉长。
深圳二手房交易数今年来则创下十几年来新低。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去年年中以来,深圳二手房成交数量持续保持在低位。
李宇嘉分析道,虽市场预期和信心不足是热点城市二手房成交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但交易环节的人为阻碍也是重要因素,导致部分刚需和换房需求难以实现。
前述政策/模式的推行,有望扫清交易市场的人为阻碍,进一步加速二手房流通。
目前,仅少数城市与机构推行了上述政策/模式,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在土地财政压力和活跃本地楼市的诉求之下,其他城市的后续跟进应该也是大概率的事情,此类政策更适用本地市场改善性需求比较强烈的城市。
(责任编辑:综合)
-
无人车配送一哥Nuro裁员过冬!估值86亿美元,谷歌孙正义丁磊投资,落地送生鲜一单运费40元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 贾浩楠来源:智能车参考L4寒流,没有停息的迹象。又一家昔日的L4自动驾驶明星独角兽公司宣布大规模裁员——Nuro,复旦高材生、Waymo元老 ...[详细]
-
中远海运国际10月5日斥资约225.17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央视网消息: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的老年节。在这里先祝所有的老人节日快乐,愿时光厚爱,许亲情满满。福寿康宁,平安度春秋。目前,我国有2.67亿60岁以上人口,预计“十四五”期间这一数 ...[详细]
-
来源:银行家杂志由《银行家》杂志社主办的“2022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暨中国金融创新成果线上发布会”于2022年9月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以“数字化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振兴”为主题 ...[详细]
-
市场简评今日文华商品跌多涨少,商品指数收阴线,市场整体情绪偏空,各个品种日内走势波动加剧。具体来看,原油系品种全线收跌,领跌各个板块,其中跌超5%,价格接近前期低位,沪胶跌幅超3%,价格回落至11月初 ...[详细]
-
财联社10月6日电,亚马逊表示,年末假期来临前,将在美国各地的运营网络招聘15万名全职、季节性和兼职员工。 ...[详细]
-
当地时间10月6日,意大利能源巨头埃尼公司首席执行官德斯卡尔奇表示,意大利天然气储备充足。德斯卡尔奇说,目前意大利每天接收1000至1500万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可以安然度过这个冬天。但在缺少稳定的俄 ...[详细]
-
太古股份公司B10月5日斥资515.97万港元回购55.5万股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刘强东“对不起”京东2000多名高管兄弟,却让十几万德邦兄弟暖了心。11月2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发内部信称,京东集团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 ...[详细]
-
今天6日)下午,上海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10月6日0—17时,上海市新增社会面1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