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强基层”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张悦 曹学平 北京报道
张家奇是强基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解放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解放社卫中心”)主任。从乡镇卫生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张家奇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已经有23年的卫生时间了,也见证着当地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成效变化和发展。
“的显著认可是工作中最难忘的事。”在民风淳朴的强基层内蒙古,居民对于医生的医疗谢意可能是自己家摘的柿子,也可能是卫生种的黄瓜。
张家奇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成效在为病人诊疗后,显著病人觉得治疗效果好、强基层解决了问题也会用自己的医疗方式表达对医生的信任和谢意,尽管不愿接受居民的卫生东西,但有居民将蔬菜直接送过来,成效对医生的显著工作也非常认可。而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张家奇也发现,随着年纪的增长,部分老年群体对身体非常重视,在日常接诊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心理安慰,告诉他们如何保养身体、进行锻炼,也会对其产生非常大的鼓舞。
近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成就有目共睹,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98万个,卫生人员超440万人,实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全覆盖。
不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基层能力长足提升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解放社卫中心现有职工43人,包括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9人,为辖区35000多位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张家奇介绍,曾经,解放社卫中心的医疗设备都是上级医院淘汰下来的老旧设备,但随着近年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新购置的DR机、彩超机、生化分析仪等均已到位,硬件系统与过去大相径庭,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效率有了长足的提升。
“增强基层医疗力量,避免过多患者涌入大医院是我国医疗改革十几年如一日的大方向。”张家奇表示,当前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首先是高质量的诊疗水平。解放社卫中心加入医共体,与临河区人民医院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大力发展医共体远程医疗,做到了一般常见病在基层解决,急危重症到市区解决,并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在线支付等惠民举措;在创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方面,解放社卫中心继续大力推行多学科诊疗、日间简单手术、责任制整体护理、延续护理等服务模式;此外,解放社卫中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遵循临床技术诊疗规范,维护患者健康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15项,其中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也是解放社卫中心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张家奇介绍,解放社卫中心在此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首先是摸清底数,全力推进慢病管理工作。中心通过日常门诊接诊、入户访视、老年人免费体检等多途径对重点人群全面评估,掌握最真实数据,建立工作台账,按管理规范对重点人群进行分级分层管理,充分发挥慢病精准管理优势。上级单位的医疗专家也加入慢病管理团队,直接参与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
此外,完善慢病管理体系,开展防治结合。定期开展慢病业务培训,增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脑卒中等多种常见慢病的问诊及筛查力度,完善患者健康档案管理,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同时积极利用慢病咨询门诊,提升服务水平,在诊疗疾病的同时开展针对疾病用药、饮食等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强化防治指导。最后则是下沉社区开展宣传,每月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宣传讲座,在各个社区进行宣教、为现场居民答疑解惑,询问病史并叮嘱疾病预防注意事项,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张家奇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消费理念已经从“温饱消费”逐步变为“健康消费”,能够明显感受到居民对个人健康的重视。关注自身健康已经成为当下的共识。
张家奇介绍,解放社卫中心每年会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发放健康教育折页,在候诊区循环播放健康宣传影音资料;此外,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栏,根据健康教育规律、季节、疾病流行情况等实时更新,每年更新均不少于12次,并利用微信等线上途径进行健康知识的更新宣传;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健康主题日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公众健康咨询活动,现场解说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以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和预防传染病、慢性病、多发病为重点,以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精神病患者及家属、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和必要的健康技能。
患者对中医药需求的增加也是张家奇感受到的明显的变化之一。“近年国家提倡中医走入社区,我们也建立了自己的中医馆,曾经有的患者对社区医院可能会不太信任,但是近年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度和认可度都大幅提升,也会有更多的需求。”
居民获得感增强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夯实。基层机构开展的项目从10类扩展至12类,每年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重点疾病患者和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10多亿人次的健康管理服务。
细致、周到,是多个在社区医院建档的“宝妈”们的共同印象。
来自武汉江夏区的杨怡晨就感受到了在社区医院产检的便利。杨怡晨向记者介绍,在生产前,社区医院便对产妇进行信息建档,提醒自己按时产检。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的产检人数明显较少,可以省去排长队的时间,此外社区医院体检属于国家福利项目,大部分检查项目均是免费的。而在生产后,社区医院对杨怡晨的宝宝也进行了信息建档,在出生2周内有2位社区医生上门检查黄疸以及产妇恢复情况,同时宣传婴幼儿护理和产妇产后恢复的相关方法。
目前,杨怡晨的宝宝已经满一岁7个月了。据杨怡晨回忆,由于宝宝出生后需要接种各类疫苗,因此去社区医院比较频繁,尤其是一岁以前,差不多每半个月需要注射一次疫苗。而在此过程中,社区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对孩子都很有耐心,打疫苗前向家属交代疫苗反应和注意事项,同时会提前告知下次需要注射的疫苗信息,提示家长在公众号中提前预约,以节约时间。而在打完疫苗后的留观期内,医生也会检查针口的相关情况,“特别细心”。
此外,杨怡晨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医院智能化应用普及程度很高,比如在打疫苗的时候,需要家长电子签名2次,指纹核验2次,非常严谨,对宝宝信息以及注射的疫苗生产厂家和批次进行核验。
山东临沂的吴文文将在明年迎来自己的“”,最近她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吴文文表示,中心的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好,不懂的地方都十分耐心地讲解。“建档后如果要去大医院产检,医院里都是承认的,直接用红色的本子产检就可以”。而社卫中心为孕妇免费提供五次包括大生化、血尿常规、胎心、彩超在内的产前检查服务,以及两次产后服务。
吴文文告诉记者,平时家里几乎没有看病就诊的需要,“我们小区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社区,小病小灾就去小区门口的门诊卫生室了。”因为怀孕后需要建档,打了很多电话才知道社区医院就是每天出门路过的医院,还能够提供包括癌症筛查在内的诸多免费检查项目。
而在北京生产的李静表示,自己所前往的社区医院服务非常好。由于是高危孕妇,李静在海淀区的三甲医院进行了剖宫产,李静说,自己没有北京社保,孕期的检查在三甲医院,都是自费,但周围的朋友建档和部分产检都是免费的。出院后,社区医院还会上门检查刀口、子宫复位情况以及宝宝体重、睡眠、黄疸等情况,此外,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打电话了解产妇恢复情况,孩子的档案也在社区医院存放,社区会定期电话提醒打针、体检等,“啥服务都很好”。
除张家奇外,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娱乐)
-
作 者丨周炎炎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集中放榜期,多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数据出炉。涉房贷款比重下降、房企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双升,成为银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上市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半年 ...[详细]
-
11月1日,股价大涨8.3%,创今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一扫10月大幅下挫的颓势,并带领整个白酒板块大反攻。近期,白酒板块业绩与股价背离的现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面对跌跌不休的股价,中国酒业协会两度发声“ ...[详细]
-
转自:保险报网本报记者 于晗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31家会员单位召开座谈会,就当前支付风险变化特征、防控措施做法和典型案例等进行交流分享,总结出支付风险五大特征,提出四项风险防控 ...[详细]
-
据路透社报道,周二表示,其位于德国东部施瓦茨海德的新电池材料工厂将于年底开始生产。报道称,巴斯夫一直在寻求与钴镍矿商建立一系列联盟,以建立一个为电动汽车行业服务的全球材料网络,其中包括2018年与俄罗 ...[详细]
-
来源:中国基金报近日,湖南盛大金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大金禧”)被质疑“爆雷”。11月22日上午,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向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有关部门现已成立专项小组,目前案件仍在调 ...[详细]
-
王 群 学习时报在互联网时代,公民财产权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保护被遗忘的网络财产。网络财产作为个人财产的一部分,应当同传统财产一样得到有效且及时的保护。而公民出于隐私或大数据依赖 ...[详细]
-
消委会发布家政服务消费提示:大额预付购买互联网家政服务须谨慎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今年以来,广东省互联网家政服务消费投诉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消委会受理家政服务消费投诉3104件,同比增长450.35%。为提醒消费者规避消费风险,引导安全文明、科学理性消费,近日 ...[详细]
-
网友:张奶奶您好,又来麻烦您,我宝宝男孩,现在三个半月,爱趴着,我在他面前摆了很多摇铃牙咬胶,他自己会主动抓着玩,把玩具都抓到自己胸脯下面,然后咬着玩,可是有人说一次不要给那么多玩具,一次只给一个,给 ...[详细]
-
楼市迎利好!央行、银保监会推出16条政策措施,多家国有大行给房企大额授信…什么信号?专家火线解读
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加速落地。11月23日,多家国有大行与多家房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将为万科提供不超过1000亿元或等值外币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将为万科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交通银行 ...[详细]
-
巴克莱策略师Joseph Abate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财政部提高本季度借款预期表明,感恩节过后政府将立刻达到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财政部将第四季度可转让债券借贷预期上调至5500亿美元,同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