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首破3000亿,方洪波突然急踩刹车
文/方文宇 江昱玢 编辑/江昱玢
一举迈过3000亿营收大关,首破刹车美的亿方即被曝减员。
一切已有预兆。洪波
“时代的急踩洪流中,我们总会在某一刻,首破刹车忽然意识到命运的亿方不可抗拒。”董事长方洪波,洪波如此回复一位被裁员工的急踩留言。
这位员工一路见证了美的首破刹车崛起和壮大,也付出很多,亿方打工在外,洪波父亲患癌无法陪同就诊,急踩孩子出生妻子独自一人,首破刹车自己因实验意外腰椎压缩性骨折,亿方躺了十天,洪波就挣扎着来到公司,“没有报工伤,那样会影响部门考核。”
读至此,方洪波有些伤感。
“面对环境的变化美的必须要做出应对,关停非核心业务,紧缩非核心品类,优化敏捷精简组织,抑制投资控制费用。”他回复道。
上述措辞并不陌生。
“收缩拳头,是为了更好地打出去。”5月20日,方洪波告诉投资者,未来三年行业寒冬的预判,仅是美的自身的判断,越是困境,越能体现团队的韧性。
面对大规模减员的质疑,“收缩”二字,也出现在了美的官方回应中。
“坚定生长的信心,不会动摇”,方洪波下了狠心。
全盘震动
方洪波的行动,力度不小。
“全集团都在瘦身,B端业务好点,C端惨不忍睹。”一位美的内部员工告诉《21CBR》。
据其预计,下半年业绩会走低,出货量恐难以与去年持平。“国内市场不景气,海外不确定性大。所以要节省人力开支,关闭短期无法盈利的条线。”
他向记者表示,收缩裁减,美的所有事业部几乎无一幸免,只是比例有所不同。
“现在已经是第二轮(裁员),第三轮将在6月,裁掉1/3的人很正常”,该内部员工语带悲观。
一位生活电器事业部的员工,对此次紧缩力度也深有感触。
“没有绝对安全的部门,比例不一样而已,内部转岗也都停了。”他告诉《21CBR》记者,紧缩近来每月都有,网传的3轮是保守预计,“后续可能还有4、5轮”。
部分应届生也受牵连。
“已经接到了调岗通知,让我一个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工科岗位,不能理解。”这位迷茫的毕业生在脉脉留言称。
据官网信息显示,美的2022年校招从3月开始简历投递,offer在4-6月发放。有内部员工称,应届生若还未到岗,入职估计悬。
5月19日,美的官方回应中,未提及具体优化比例,只表示员工数持续增加。“2021年(新增)员工数量已超过1万人,同比2020年增长35%。”
截至2021年底,美的集团在职员工16.58万人,2020年为14.92万,上涨1.66万人。
最新的2022年一季报未披露员工数。
只是,美的集团应付职工薪酬,已从2021年一季度75.35亿元,下降近四成至2022年同期的45.51亿元。
“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方洪波本人做出这样的解释。
那么,“非核心业务”“非经营性投资”具体所指?
据记者了解到,因市场不景气,家用海外业务研发线可能会受影响,厨热事业部较早前也关停了宠物、母婴等新赛道C端业务线,而IoT(物联网)业务也处在调整期。”
其智能家居的核心平台美的IoT,近年一直深耕底层技术,但在产品孵化上似乎“失焦”,C端市场始终举棋未定。
“美的只在非核心业务收缩、优化人员,其他人员没有动。”方洪波向投资者正面回应,To C业务,保留家电核心品类,母婴、宠物电器等品类优化;To B业务,保留“四大四小”核心业务,其它关停并转。
忧心忡忡
用严格的业绩标准来要求员工,杀伐果断,这素来是方洪波的行事风格。
十年前,方洪波接过美的大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停规模化,砍掉主营业务中三分之二的产品型号,卖掉了7000亩的厂房用地,裁掉了大半的代理商。
这次优化力度,依然超过预期。
“业务合并、小规模优化几乎年年有,往常只换领导层。应对当下的市场变化,这轮的调整应该是结构性调整,一些亏损业务或者是成本业务会直接整块砍掉。”有内部员工透露说。
去年,美的营收3412.3亿元,同比增长20.06%,为何方洪波依然忧心忡忡?
2021年,美的净利润增速已下滑至4.96%,净利率已降至8.37%。
铜、钢、铝等家用电器原材料,自2020年快速上涨,且持续高位运行,叠加运费上涨、需求疲软、汇率波动等因素,持续侵蚀其利润空间。
方洪波尤其担心房地产的关联效应,他解释说,家电购买与房地产相关,房地产对家电的影响一般滞后8-12个月,更不说当下其它外部因素。
从产业趋势上看,他也有忧患。
目前,美的划分五大事业群,其中,智能家居事业群贡献总营收7成左右,增速又最慢,去年同比增长13%;家电之外第二跑道的布局,尚未形成可观收益。
自身转型任务重,国际环境又日趋复杂,方洪波不得不急。
有高管在5月公开称,2021年底,方洪波为首的管理层,即做出“未来三年是寒冬”的判断,是大环境周期、美的自身多重因素的叠加所致,“创新和效率要并举以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
“保持头脑清醒,核心是恢复盈利。”他近两年高频表态,要让盈利回到2019年的水平。
他还引入新人,加速业务迭代。
据悉,任职过小米IoT资深产品总监的彭川,已经履职美的,大刀阔斧叫停了原本很多业务。
小米所采用的“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模式,并不完全依赖家电硬件赚钱。
需要说明的是,美的也未全面关闭招聘通道。
其集团官网显示,光是社招一栏,仍有软件开发工程师、采购专员、综合管理员等虚位以待,甚至在5月18日还有更新。
大胆投资
方洪波没有一味做减法。
“越是寒冬的时候,我们反而要更加坚定地投资未来。”他提出,核心家电业务专注“数一战略”,坚持长期技术投入。
过去5年,美的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450亿元,2021年超120亿元。
从家电出发,方洪波不止步于家电,频繁跨界出手。
单是2021年以来,方洪波先在2月,收购29.02%的股份,又在合肥成立美的生物医疗;年底又加码业务,拟将德国库卡私有化。
今年1月,美的注资2亿元,成立安庆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杀入电动车赛道。
“家电也是电驱动,与电动车的零部件一脉相承,美的进入这个行业很自然。”据高管解释,美的预备切入热管理、动力总成两项业务。
方洪波新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B端,他正着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发力四大方向:自动化机器人、楼宇科技、新能源车零部件、储能管理。
“这四大业务要坚定地加大投入,越困难越要坚定。”他说。
剔除家电业务以及内部交易,方倾力打造的2B业务,在2021年总收入为750亿元,只是尚未能扛起盈利的大旗。
“2B业务长期看投入时间长、投入大,一旦形成规模,整体盈利水平稳定,受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小。”美的集团管理层表示。考虑到“抑制投资”的表述,节奏也可能有所变化。
宏观环境复杂,要稳住业绩,又要推进转型,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业务。
“美的历经多次经济周期波动,公司的运行机制使管理层对未来有很多预判,并且很快就能做出相应调整和应对。”方洪波表示。
然而,落到具体个人,冷暖自知。
“房要供,娃要养,打碎牙齿和血尝。职场浮沉,世态炎凉。”那位老员工如是感叹。
“像不会再有明天一样努力,像明天一定会来一样梦想。”方洪波借用了张爱玲的这句话,给予了安慰。
这位危机感很强的掌舵人,他的文字是温柔的,行动却是强硬的。
(作者:方文宇,江昱玢 编辑:江昱玢)
(责任编辑:综合)
-
中新网11月21日电 综合报道,美国总统拜登11月20日迎来80岁生日,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在任职期间年满80岁的总统。拜登当初宣誓就任总统时,就以78岁高龄成为白宫最年长的总统。拜登此次低调庆祝了80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大和:上调香格里拉(亚洲)评级至“跑赢大市” 目标价6.7港元
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称,将香格里拉亚洲)00069)评级由“持有”上调至“跑赢大市”,目标价6.7港元。香港特区政府放宽入境旅客的酒店检疫安排至“0+3”,该行认为这是推动商务旅客回流的真正一步。报告中称 ...[详细]
-
盖世汽车讯 Nikola公司将召回部分2022款Tre电动半挂卡车,原因是车辆的安全带肩部固定装置组件可能存在安装不当的情况。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数据显示,共有93辆在2021 ...[详细]
-
【潘功胜: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增强银行的小微信贷能力】财联社11月22日电,今日在2022论坛年会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暨全球金融科技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银行要充分发挥大数 ...[详细]
-
上周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美联储9月加息落地。美联储鹰派加息动作落地后,瑞士、挪威、南非、印尼、菲律宾等多国的央行纷纷跟随进行加息,海外通胀问题仍然严峻。另外一方面,普京签署部分动员令,海外地缘局势再有变 ...[详细]
-
9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据报道,中朝重启铁路货运,中方能否证实?汪文斌表示,日前,中朝双方根据两国相关的涉边条约,并通过友好协商决定重启丹东-新义州口岸铁路货运,双方将继续加强协 ...[详细]
-
中新网9月26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26日消息,2022年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地方成员电视电话会议近日召开。会议要求,各地专班要围绕“保稳促优”目标,扎实推进5方面重点工作:一是抓好各项稳外资政策落实。二 ...[详细]
-
王 宁交割是链接期现货市场重要一环,也是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如何实现平稳顺畅交割业务,是促进期现货价格有效收敛、保障期货功能发挥的基础条件。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各类实体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遭遇 ...[详细]
-
比亚迪被“碰瓷”,王传福签名和公司公章遭伪造,这不是第一次了
来源:浙商杂志被“碰瓷”,王传福签名和公司公章遭伪造,这不是第一次了最近,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比亚迪在广西南宁遇上了一场“碰瓷”。近日,一个叫“南宁市小重政商务秘书有限公司”的企业把名字改成了“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