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所有减持情形 都应统一适用预披露制度
每经特约评论员 熊锦秋
近日,每经深交所披露监管函,热评华鲁投资作为控股股东华鲁控股的减持一致行动人,于2022年4月认购新华制药定向发行股份37091988股,情形公司于202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期间减持新华制药4143168股,统适违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第1.4条、用预第3.4.12条的披露规定。
笔者查阅上述第1.4条内容,制度主要是每经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等应当遵纪守法的原则性规定;第3.4.12条主要规定持股5%以上股东等转让股份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则。热评也就是减持说,华鲁投资的情形违规原因,应与减持有关,统适但具体为何并不清楚。用预
有人猜测华鲁投资违规原因,披露是在减持前未作预披露。但据报道,华鲁投资声称其减持的是从二级市场买入的股票。事实上,华鲁投资4月份认购的37091988股股票,其限售期为自上市之日(4月13日)起36个月内,若上市公司不代为办理解除限售手续、华鲁投资也不可能卖得了定向增发股。数据显示,华鲁投资此次减持股票数量,刚好为可流通股数量,因此,这些股票应是从集中竞价交易购买的股票。
2017年减持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向交易所报告减持计划并予公告(这个预披露制度并不适用于大宗交易等减持方式)。不过,减持规则也明确,大股东等减持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取得的股份、并不适用该规则,或无需遵守规则所规定的减持预披露等制度。
当然大股东还需遵守6个月不得反向交易的短线交易禁令。华鲁投资是在4月份认购定增股,此次减持股票是在11月份,两者相距在六个月以上,应该没有违背短线交易规定。即便将其一致行动人“华鲁控股”也考虑进来,由于华鲁控股持有股份数量从去年以来一直没有变化,总体来看也应该没有违背短线交易规定。
应该说,华鲁投资此次收到交易所监管函,具体原因仍有待揭晓。华鲁投资参与定增之后再减持此前持有的流通股,赚取了不少“价差”,定增每股价格为6.74元,而11月10日至11月14日减持期间新华制药均价在23元之上,据估算差价收益约为6700万元。没有预披露、突如其来的减持,还是让中小投资者没有防备、措手不及,假若有减持预披露,或许股价会提前有下跌反映,市场或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
现在值得关注或思考的是,2017年的减持预披露制度,适用范围其实非常有限,大股东等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减持方式不适用;而通过竞价交易买入股票的减持,甚至连2017年的减持规则都不适用、更别说其中的减持预披露制度。
持股5%以上大股东、董监高,属于《证券法》规定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可能掌握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其减持动向一定程度可说明其对公司股价的看法,偏高当然更趋向于减持。制订减持预披露制度的意义,主要是让投资者对这些主体的持股意向能有所了解,缓解投资者与内部人的信息不对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显然,无论是通过集中交易减持,还是大宗交易减持,抑或是通过协议转让减持,都是持股数量的减少,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大股东等无论是减持解除限售的限售股,还是减持从二级市场竞价交易买入的股票,也都是减持行为。针对上述这些减持情形,统一适用减持预披露制度,具有相当必要性,对中小投资者而言意义重大。笔者认为应维护减持预披露制度的完整性、统一性,为此建议:
大股东董监高无论是通过集中竞价,还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减持股票,无论是减持限售股、还是减持通过竞价交易取得的股票,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向交易所报告减持计划。减持计划期满,大股东、董监高仍想继续减持的,还需提前15日披露新的减持计划。
减持预披露制度是2017年减持新规的一个精髓,有利于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值得在更多情形推广适用。普适、统一的减持预披露制度,既方便交易所和监管部门监管执法,也方便市场主体遵照执行,尽快完善2017年减持规则,或有相当紧迫性。
(责任编辑:焦点)
-
随着我国研发费用的投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中国专利量质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WIPI)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与以往经济衰退的趋势相反,在2020年的新 ...[详细]
-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王雅洁 据中纪委官网消息,7月中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华芯投资总裁路军先后被带走接受调查。期间有媒体报道,大基金下属子基金合伙 ...[详细]
-
半导体概念强势上涨,机构密切关注,10股机构预测上涨潜力超5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404家公司获“买入型”评级,电子行业预增股获机构关注。近一周随着部分上市公司半年报的发布,机构评级的频率加快,对个股的关注度有所提升。证券时报 ...[详细]
-
阿里巴巴继续回购 Q1以35亿美元回购3860万股美国存托股
8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3财年一季度自然年2022年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季度,根据公司股份回购计划,以约35亿美元回购了约3860万股美国存托股相当于约3.087 ...[详细]
-
46城住户存款大数据:14城超万亿,京沪超4万亿,这些北方城市居民更爱存钱
哪些城市的住户存款多?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各地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对46个大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苏州、无锡、佛山、东莞、泉州等经济大市)2021年末住户存款余额统 ...[详细]
-
作 者丨王媛媛近期,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对金融企业提了十二项要求。其中,第三条、第四条涉及到了金融从业者的薪酬问题。由于近期因事件导致金融行业的薪酬话题受到 ...[详细]
-
丰田子公司日野汽车数据造假近20年,工匠精神为何变“躬匠精神”
8月2日,丰田汽车子公司日野汽车官方公布了有关日野汽车引擎尾气排放和油耗数据造假等问题的调查结果。调查发现,日野汽车至少从2003年开始数据造假,至今近20年。近年来,日本多家知名企业接连被曝出造假丑 ...[详细]
-
本报记者 张 敏 见习记者 许林艳8月2日下午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每日优鲜澄迈)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由马蕾变更为孙玉英。每日优鲜澄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 ...[详细]
-
汽车行业共议“缺芯、贵电”破局之道 推动核心零部件技术国产化,智能化竞争需开放共赢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李星 每经编辑 裴健如 2022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电动化”上半场转向“智能化”下半场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大跨步发展的一年。“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就要做汽车强国。”日前,工业 ...[详细]
-
来源:保险报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3日,已有122家保险公司披露2022年上半年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以下简称“赔付率”),其中人身险公司76家,财产险公司46家。整体来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