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本土益生菌再扩阵容 企业抢滩上游菌种研究!

本土益生菌再扩阵容 企业抢滩上游菌种研究

时间:2025-07-08 03:36:11 来源:破颜微笑网 作者:百科 阅读:932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 实习生王可一 广州报道

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不断发展以及对营养科学研究的本土深入,消费者的益生业抢游菌健康意识日渐提升,益生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食品、菌再究医药品、扩阵保健品、容企化妆品甚至高科技生物技术领域,滩上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种研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本土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为400亿欧元(约合3000亿元人民币),益生业抢游菌中国益生菌市场平均年增速约为15%,菌再究预计今年接近900亿元市场规模。扩阵但我国对益生菌的容企研究开发与配套政策起步较晚,在技术、滩上专利、种研品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本土尤其是上游菌种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益生菌市场90%以上的菌种皆来自海外,产业长期面临“缺芯少核”的问题。

“目前,国内益生菌采用的菌种和发酵剂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兰威指出,由于益生菌菌种的技术研发成本更高,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浪费时间精力,多选择从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进口,“而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实现产业化的益生菌凤毛麟角,制约了益生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这种局面正有所改变。随着益生菌市场逐渐火热,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益生菌的研发和生产。近日,营养健康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开发出源自健康中国婴儿肠道的副干酪乳杆菌LPB27,其在免疫调节、提高肠道有益菌数量等促进作用的潜力获业界广泛关注。此前,澳优旗下锦旗生物申报的MP108鼠李糖乳杆菌也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

正如乳业分析师宋亮所说,本土益生菌正在崛起,尤其是自主研发、自主培育、自主生产的益生菌,“过去我国益生菌市场上90%以上的菌种来自海外,现在这一比例已经在逐步下降。”此前,澳优乳业副总裁、锦旗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学聪曾判断,“益生菌本土化是一个趋势,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益生菌原料市场本质是专利菌株的竞争。去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显示,2011年以来,已批准使用的12种益生菌菌株全部来源自国外企业。“益生菌的自主研发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周期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较高要求。我们要走全自主知识产权菌株这条道路,就必须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旭光对记者表示。

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和代谢水平的差异,使不同地域的人群在肠道微生物组成有着明显区别。因此,针对国人研发的“本土菌”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本土优质菌株研发的不断突破,将为国人带来更合适的健康选择,也将助力中国益生菌产业长足发展。

(作者:叶碧华,王可一 编辑:张伟贤)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北京通州马驹桥镇涉疫风险点位公布,有交集请报备
  • 比亚迪: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91亿元-95亿元
  • 欧洲足坛迎收入复苏,曼联或放弃作价43亿美元出售
  • 美国银行Q3业绩超预期 净利息收入增长24%
  • 振芯科技净利翻番 香港结算大幅增持
  • 4家券商坚持不下修可转债转股价 竟然都用了同一个理由
  • 体外诊断试剂最大联盟集采来袭 规则优于预期降价或温和
  • 英国央行周五如期结束购债,规模远低于预期
推荐内容
  • 发改委组织召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融合工作协调推进会
  • 欧洲能源寒冬,挪威“怒赚”5倍,或成最大赢家?
  • 白俄罗斯:第一批运载俄军人的车队已经抵达白俄罗斯
  • “跨境理财通”落地一周年 双向市场潜力显现
  •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推进人工智能先行和算力网络融合异构,加速行业应用的孵化和创新
  • 俄罗斯石油公司起诉德国经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