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强房企超半数撤销评级:权衡之下的“主动放弃”
对于多数被不断下调评级的主动放弃房企而言,以标普、强房企超权衡惠誉、半数穆迪为代表的撤销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不再是评级昔日锦上添花的“光环”,更像是主动放弃装在头顶上的“紧箍咒”。
如果不是强房企超权衡“光环”,那倒不如主动舍弃。半数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撤销10月初至今,评级陆续有融创中国、主动放弃中国恒大、强房企超权衡景瑞控股、半数佳兆业集团、撤销富力地产先后被穆迪、评级标普撤销评级。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50强房企中已有超半数房企被国际评级机构撤销评级。
而从撤销原因来看,主要源于房企的主动“断更”。穆迪、标普在撤销评级中均表示,“没有足够的或其他充分的信息,来支持维持评级。”那么,这些房企为何主动舍弃评级?被撤销评级又有何影响呢?
去年下半年以来,50强房企中已有超半数房企被国际评级机构撤销评级。图/IC photo50强房企超半数被撤销评级
全球信用评级行业高度集中,主要为三个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家分别对企业融资、国家主权信用及金融机构进行评级。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承压,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已接连下调受评房企评级或展望达250余次。穆迪在今年6月发布报告称,其在过去9个月对发行高收益债券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了91次降级,创下新纪录。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12月底的过去十年,穆迪仅对此类公司进行了56次降级。
从10月初至今,融创中国、中国恒大、景瑞控股、佳兆业集团、富力地产先后被穆迪、标普撤销评级,从外部来看,是标普、穆迪撤销对这些房企的评级,但从内部原因来看,却是这些房企的有意为之。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在2021年销售额排名前50强房企中,已经有融创中国、恒大、绿地、旭辉、世茂、新城、、龙光集团、、正荣地产、中梁控股、、富力地产、雅居乐、佳兆业、祥生控股、建业地产、中国奥园等26家房企被标普、穆迪、惠誉三家机构之一或者同时撤销评级。
目前,据亿翰智库统计,截至10月27日,以穆迪的评级为例,在50强房企中,仅剩下万科、中海、华润、保利、龙湖、越秀、金茂这7家房企还保持“投资级别”评级。而标普的相应评级中,仅剩下万科地产、中海、华润、保利、龙湖、金茂这6家;惠誉的相应评级中,尚且保留下万科、中海、华润、保利、龙湖、越秀、金茂、首开、华发这9家。
去年6月以来三大评级机构评级调整情况一览
资料来源:亿翰智库、DM。注:数据区间为2021年6月1日-2022年10月27日。从“隔空还击”到“主动放弃”
事实上,评级机构使用一套符号体系表示评级结果,可归为投资级和投机级,代表了机构对违约风险高低的两种基本判断。从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来看,Baa3/BBB-及以上为投资级,以下为投机级,其中Caa1/CCC+及以下表示具有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
对于三大国际评级的效用,亿翰智库指出,对于发行人而言,越高的信用评级能够带来更充足的认购和更低的融资成本。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方面期待信用评级能够预警标的的违约风险,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债券的兑付条款与信用评级挂钩,因此与投资收益回收相关。
而在不断的降级之下,不堪承受市场和舆论压力的房企态度也从“隔空回击”“辩驳对抗”到“主动撤出”。
比如,10月5日,标普表示,应旭辉控股集团的要求,撤销其“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标普还撤销了该公司未偿高级无抵押债券的“B”长期发行评级。撤销前,所有评级均被列入负面影响评级观察名单。
10月10日,穆迪发布报告决定撤销融创中国及景瑞控股的“Ca”企业家族评级及其“C”高级无担保评级。撤回前,两家公司的企业家族评级展望为“负面”。穆迪也表示, 决定撤销评级主要是由于两家公司没有足够的或其他充分的信息,来支持维持评级。
一方面,主动放弃国际评级的房企多数为已经“爆雷”的房企,不断降级的评级,或将引发额外的市场波动给企业发展带来二次伤害。另一方面,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称:“部分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问题而无法再发债融资了,继续维持信用评级还要花钱,所以干脆就主动放弃国际评级。”
评级机构预警机制频繁失灵?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公司。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凭借信用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如是说。由此可见,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于市场的“杀伤力”很大。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评级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是,三大机构的评级都是“对”的吗?
除了寻求主动保护外,部分房企也直言国际评级机构未了解公司运营状况而妄下结论。比如,今年4月4日,对于穆迪下调评级一事,建业地产就曾回击称:“穆迪没有充分了解公司的再融资及还款计划,以及积极开拓新融资管道的举措,公司正在申请撤销评级,并且不会对穆迪进一步的资料作出回应。”
而6月23日,针对遭评级机构下调评级一事,碧桂园也回击称:“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稳定,现金流充裕,本次调整不会对公司的偿债能力及融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对此,亿翰智库也指出:“比起我们所期待的良好的风险预警作用,我们发现三大机构评级调整的前瞻性并不好,它往往要在风险事件即将发生甚至发生之后才会作出反应”。以宝龙地产为例,7月4日,其宣布寻求年内到期的2笔美元高级票据的展期,但穆迪、惠誉在4天前和5天前对其的评级还是B3和B,在其宣布展期几天后才下调评级至C级别。因此,比起预警作用,评级调整更类似一种触发式的结果。
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评级机构的性质及商业模式使得其很难保持真正的中立立场。三大评级机构并不是公益性的国际组织,而是盈利性的私营商业机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现行的模式下,评级由被评人付费,同时评级业务外机构还有面向被评人的咨询业务。在此背景下,评级结果将在多大程度上被评级机构的股东或付费的被评人影响,外界都是不可知的。
而部分出险房企或者处于资金链紧张中尝试自救的房企在面对评级下调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进一步将企业推向深渊。亿翰智库指出:“其权威的地位,对风险的忽视和滞后的过度反应往往会引发和加剧风险。对于正在经历流动性危机的地产企业来说,评级的下调可能将企业拖入恶性循环,让企业越陷越深。”
新京报记者 徐倩
(责任编辑:知识)
-
本报记者 马宇薇 见习记者 刘 钊截至8月30日,钢铁行业52家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披露完毕。受新冠疫情防控和钢铁市场严峻形势的双重压力,钢铁行业进入弱周期,呈现成本高企、需求减弱、盈利下滑态势,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房地产利好政策密集来袭,地产板块狂掀涨停潮,截至11月25日收盘,大基建央企指数涨3.4%,一字板,、、、等近10股涨停,、、涨近8%。而在基建产业链个股狂涨背后,出现了私募大佬但斌“布局”的身影。最 ...[详细]
-
保险股报复式反弹,A股、H股、中概股集体爆发!新华、平安涨超3成 慧择接近翻倍
反攻的号角已经吹响,低迷多时的保险股11月以来有了新气象。数据显示,自11月以来,A股、H股以及中概股的保险股普遍有明显上涨,、的H股涨幅都超过了30%,慧择的股价甚至接近翻倍,在中概股市场也可圈可点 ...[详细]
-
来源:期货日报 本周股指弱势整理,权重股相对抗跌。截至9月1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本周分别下跌0.70%、下跌1.55%、下跌2.72%、下跌3.77%。其中,家用电器和房地产行业 ...[详细]
-
卸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四年后,65岁的张晓霈主动投案。他也成为二十大后首个被通报主动投案的“老虎”。11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张晓霈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记者 昌校宇一键直投北交所优质企业再添新工具。11月25日下午,易方达、华夏、汇添富、广发、南方、嘉实、招商、富国等8家基金公司上报的首批型基金正式获批,标志着北交所进入指数化投资时代;而这距离11月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2022年11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正式迎来“5000家”时刻,其中沪市上市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如果要为沪市公司绘一幅最新的画像,最显著的特征应该 ...[详细]
-
11月25日(周五),工场(UK.US)股价走高,截止发稿,该股涨超5.5%,报1.746美元。目前该股总市值超880万美元。优客工场是中国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成立于2015年4月,优客工场以空间为平 ...[详细]